中央财经大学留学预科中心力争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,为其从中央财经大学出国留学创造一个优质的平台,中心还将广开渠道,为学成归国的学生提供后续服务。
报名电话:

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
英国留学前 先学英式思维


我们很多留学生出国留学中,由于中外教育的差异,导致了中国的学生一些思维上的桎梏:被动回答问题、极少参与讨论、很少与其他国家的同学互动、回复老师的电子邮件不积极、缺乏社团活动的热情等,今天中财金融3+2本硕连读的老师特别给大家分享一下英式思维,愿每一个留学的同学都能快速掌握英式学习方法、顺利培养新的学习习惯、尽快跟上学习节奏!


我今天谈的主题是——“中国式留学”的反思与对策——中国学生如何在英国跟上学习节奏。

2003年,我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上MBA,之后一直留在英国工作,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,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。

2015年,在留学圈里有两件大事,一是国家领导人出访英国,在那段时间,中英双方集中发布了很多重要的留学信息,其中一个数据是中国在英国的留学生总数量达到15万人,创建历史新高,很令人振奋。

第二件事就没有那么兴奋了,就是哈佛大学大幅度开除中国学生。

这个在官方没有披露,我们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一些信息,大概有50-70人,对中国留学生是很大的打击。

具体的原因,我们跟踪了一下,同时结合哈佛老师的评论,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
中国式留学的弊端:被动回答问题、极少参与讨论、很少与其他国家的同学互动、回复老师的电子邮件不积极、缺乏社团活动的热情,这些是哈佛大学总结出来的一些问题。

我个人觉得不仅仅在美国,在英国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加拿大、新加坡等留学地,中国留学生都有类似的问题。

所以,我今天从这个角度切入,把这个和“不爱沟通”的习惯从另外一个角度做一些解读,聊一聊对策。

刚刚和大家介绍了我本人是英国留学的背景,现在想从从我个人的留学际遇入手,和大家分享三件事。


NO.1 Youneed to read a degree

你需要去“读”一个学位,这个里的read不是攻读,而是通过大量的阅读,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,也就是我们讲的思辩思维或者辩证思维。

我这里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,2003年在格拉斯哥读MBA的时候,第一次左右成绩下来后,我吓傻了,是55分,觉得自己可能挂科了。

在英国挂科是非常危险的,尤其在排名靠前的学校,对学生的成绩要求很高。

如果出现挂科的情况,很多时候只有一次补考机会,补考不过就拿不到学位,留学就白费了。

当时,我觉得后脖颈子有点发凉,赶紧去找老师。

在英国找老师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,往往需要先电话或者邮件预约。

我和老师约了某个下午,我们见面后,老师和我说,你的成绩,我还是手下留情了,本来你应该不及格的。

这里得先给大家分析一下英国的成绩是怎么制定的。

按说英国也是百分制,但是会把分数压的很低,70或以上就是A,即国内的优。

我拿了55分算CD档才是不及格。

我当时稍微松了口气,至少没有不及格,可另一方面,又觉得我不应该这么差,符合往常的水平,所以就继续问老师低分的原因。

老师指向最后一页,是bibliography(参考书目)部分,这一页对于论文来说很重要,是必备的一页。

老师说:“你在这页只列了四本书,也就是你在这个论文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这四本书得到的,这在英国是没法通过的,这说明一方面你学习不认真,另一方面,敷衍了事。同时你的结论,没有根据。因为读书少,看待事物的角度会单一,不是很客观。”

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,我觉得自己所谓的辩证思维都是写给老师看的,过往在国内的经历没有这种感觉。

英国人的学习思维,是要从各个角度审视一件事情,要通过大量阅读来得出结论。

所以,老师给的一次参考书单差不多要有20本,量很大。

所以为什么说(去英国留学)要“泡图书馆”,有的时候一“泡”就是一天。

英国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严,英国“宽进严出”的学业设置对刚去英国留学的同学来说,压力还是蛮大的。

英式思维还有个特点。

比如一瓶水,英国人看这瓶水,先看没有水的地方,再看有水的地方,从骨子里偏悲观,先看负面再看正面,从而得出相对公平的结论,不会草率的对一件事情下结论。

英国人的理性思维,也是通过大量阅读所训练出来的。

我这里有个数据给大家,很有意思,有个机构做了调查,英国人的平均读书量一年37本,和中国的调研差别还是蛮大的。

这个数据我没有求证,但英国人很喜欢读书是真的。

我的同事常常随身带2-3本书,看完了丢掉或捐掉。

有次一个英国同事来中国,到机场时告知飞机因雷雨延误4个小时,同事就带着书去旁边的咖啡厅看书去了。

我觉得英国人也很重视个人利益,经常想很多办法维权,就问他为何不去和航空公司理论,他回答我说,难道你要和老天爷去投诉么?

既定事实,我们就要做出妥协,这是典型的英式理性思维。


NO.2 录音笔

2003年到现在,也过去了很多年。

中国留学生箱子里还会带什么东西呢?

锅碗瓢盆在当地买可能还更实惠,现在必备的是录音笔。

我和大家分享下我在MBA上第一节课的体会。

我们一节课往往要上一个上午,中间休息的时候,我发现老师讲台上摆满了录音笔,大部分来自中国、韩国、日本等亚洲国家同学。

亚洲大部分地区都是英语重灾区,在听老师讲课上有一定困难。

有次遇到系主任,他和我说,你们中国学生的语言已经通过测试,雅思平均成绩6.5分到7.0分,但是通过他的观察,在应用中比较薄弱。

首先是听课的时候,很多时候学生一脸茫然,第二个,就是应用,说的听不懂,写作也薄弱。

虽然现在大家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更高了,可是整体水准也没有大幅提升,我感觉主要原因是,中国学生太注重成绩,到了英国依然专注在“如何应对考试和拿到高分”,不去实际应用。

虽然很多人笑话印度英语,可是很残酷的事实是,英国人往往能听懂印度人的英语,但听不懂中国学生的口语。

主要问题是用词不到位,经常把几个英文词重叠在一起,说“中式英语”。

总体来讲(去留学)在英语上还需要下更大功夫,千万不要满足于雅思成绩,还是要下功夫提高实际技能。

不然去任何一个英语国家,最开始的几个月都会很难熬。

我觉得中国同学是非常有智慧的,为了达到目标也做了很多努力,其中还有一些比较奇葩的办法。

我们班里有个荷兰同学,他的口语比较一般,但是非常积极的回答问题。

有时候老师还没有说完,他就开始提问。

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,就是只要他站起来提问,我们也站起来提问,这种奇葩对策还真有效果。

其实,中国学生是很有实力的,厚积薄发,刚开始会有磕磕绊绊,最后能够赶上他人。

得到“优秀”的同学也是非常刻苦的,很懂得合理分配时间,他们妻子和孩子都在英国,自己还在希尔顿打工,依然能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,我相信咱们中国学生都很有潜力。


NO.3 PPT演讲

无论在留学还是进入工作岗位,PPT对我们都很重要。

在上学时,我们用PPT演讲呈现讨论结果。

在英国上课,往往前半节课老师讲,后半节课留给小组讨论。

老师通常会把本国学生和其他国家的学生混在一起,每个小组由一个同学作总结发言,在大家面前用PPT做演讲。

讨论的时间有限,做PPT也是有技巧的,越简洁越好。

这个思路很像乔布斯做苹果发布会时的演讲,在每一页如何突出主旨、突出哪个数字、突出哪句话等等,做到言简意赅,一目了然。

如果做成四大(四大会计事务所)那种报告式的PPT,展示效率比较低,看起来比较枯燥。

而很多中国同学做PPT,会先写下来然后再背,这样在台上容易紧张,语言不流畅,会影响现场表现。

通常做完演讲,老师还会有提问,对演讲者的表现做总结、打分。

个人觉得,在英国提高做PPT演讲的水平,留学就算没白去。

PPT演讲不但是一种胆量的提升,也是对整体素质的提升,特别是现在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中,建议大家不要把演讲PPT当成课堂上的模拟练习,而是要认真对待,我也是做了几千个PPT了,感同身受,收益很多。

小结

国际化人才的素质培养,需要如下能力:

第一个就是思辨能力,辩证的看问题,不同角度分析事物,这部分现在在国内也比较关注。

第二,英语应用能力。以前觉得到了英国,就会学到纯正的英语。

实际上英国的英语也南腔北调,学校的老师也来自世界各地,有意大利英语,荷兰英语,当然也有中国式英语。在这种环境下,口语成长的更快些,这就是最真实的英语环境。

说到国际化人才的最后一个素质就是演讲的能力,想展示的东西,用顺畅、简洁、有辨识度的语句表达出来,这也是我们英语训练中很大的课题。


我在英国留学,还有一个重要的感受,就是“教育与文化”的关系。

我们通常想到在国外留学的场景,就是在课堂里、在实习的公司,或者是以后走向的工作岗位,但我觉得这份经历汇总还蕴含着很重要的文化层面的认知,如果不和当地人交流,不通晓当地文化,是很大的损失。

教育如果和文化分离掉,就不是我们想象的教育,变成教化的工具了,教育与文化脱钩,没有文化感的教育就是一种酷刑。



相关阅读

只需五步 轻松入学

    01

    疑问在线咨询

    立即咨询

  • 02

    网上预约报名

    点击报名

  • 03

    参加入学考试

    点击登记

  • 04

    预订宿舍床位

    点击预订

  • 05

    缴纳学费入学

热点推荐
 
中央财经大学

IUP国际本科2+2留学招生咨询

最强商科学院金融学院官方办学

立即咨询
×

免费在线报名

*为必须项目

留学资讯网上报名
预约报名无需支付任何费用!欢迎来校参观访问